试问当今谁是陕酒老大?一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脑子里就出现了一个“绿油油的酒瓶”,毫无疑问肯定是绿脖西凤,西凤酒作为四大名酒之一,是当之无愧陕西白酒的龙头。

老大有了那谁是老二呢,这也只有陕西当地人知道这款酒,它就是太白酒,外地人可能对这款酒比较陌生,但这款酒在早期无论酒质和名字,在陕西当地丝毫不在西凤酒之下。
“李白带货太白酒”
太白酒起源于太白山下,最早可追溯到西周的周武王时期,当时周武王把秦岭那一片的山脉赐名为太伯山,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改成了太白山。

当时人们对那里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动物,还有草药都用太白起名字。在那里更是出现了酿酒的风气,而酿出来的酒直接就叫“太白酒”。
在那个时候太白酒也只是小有名气,直到它后来遇到了“明星”李白。在唐代的时候,李白十分喜欢太白酒,在遇到朋友、或者吃饭的时候看见人就说这款酒喝着不错,估计当时的太白酒老板心理也乐开了花,没给代言费就给宣传了。

在唐代瞬间火遍整个长安城,许多城里酒坊的屋檐下都挂上了太白酒三个字。在在1991年的时候正式改名成“陕西省太白酒厂”,多次获得陕西优质产品的荣称,第五届全国品酒会上荣获国优银质金奖。
但是人不能一直处于高光时刻何况白酒呢,太白酒随后就先后参与了三次纷争,最后一次是最致命的。
陕川商标争夺战
在以前大家对商标的意识不强,你卖的我卖我的不妨碍挣银子就行。但在我国的商标之后,陕西的眉县太白将四川万县的太白送上了法庭。

当时的考虑到这两位太白在当地都很有名气,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所以就在四川的太白前面加上“诗仙”两个字用来区分。两个太白的出现让消费者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太白酒分不太清,对两家的销量有一定影响。
“凤凰pk李白”
时间来到2000年,许多白酒品牌对陕西市场虎视眈眈,开始发动进攻。当地为了反抗,以西凤酒为主力、其次是太白酒等开始反击。

太白酒当时灵机一动,想借此进军一下高端市场,开始推出中端白酒,西凤酒也不放在眼里。
当时太白酒开始做起了营销,酒质也严格把控,在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竟然到了上亿,这下西凤酒坐不住了,感觉自己的市场受到了威胁,两家开始大打出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股份之争”

首先华泽控股51%,剩下的都在太白酒厂员工那里,然后海班想从华泽那里买股份,但没能成功,49%的股份惨遭冻结,最后经过几次股份的变动,太白酒销量受到影响,也无力与西凤较量,此时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了。
“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
太白酒沉寂多年,开始苏醒,部署了新的战略,工艺上进行改良,还拿下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为宣传锦上添花,踏上复苏的征程。

因三次争斗太白酒沉寂多年,但李白是不会喝醉,只是睡了一觉,如今太白已醒准备大干一场,但如今时代变了,好酒想要受到欢迎,必须酒质和宣传两头抓,不然只能蜗居本地,不被外人所知,来自贵州的风云酱父封藏酒就是典型的例子,酿造人李长寿一心只专注酒质,不在意宣传,所以这款酒只在贵州本地有名,始终被困在当地。

酿造人李长寿一身的酿造知识都来源于他的父亲,茅台终身荣誉厂长、酱酒之父李兴发。说起李兴发这个名字,只要是做酱香酒的都会对其有敬佩之意。
在上个世纪,茅台酒厂为了酒体不稳定的问题而发愁,为了打开困局李兴发花费多年,每一天都在酒库里搞研究,经历诸多困难难,终于发现了酱香酒的三大典型体。还自己在总结了一套茅酒勾调心得,让当时的茅台焕然新生。

李长寿如今使用红高粱和小麦、茅台一样的工艺,耗时一年美酒初成,酿好的酒还需窖藏5年,最后使用李兴发留下的12年老酒和茅酒勾调工艺,进行勾调,酒香充满了上个世纪的经典茅香。
入口瞬间能感受到浓郁的酱香,十分的醇正,老酒的味道特别明显,窖香中裹着浓郁的花果香,让人不禁想多饮几杯。
除此之外,还有一款湖南的武陵酒,也是因为不做宣传走不出当地。
这款酒是酱香型白酒,十七大名酒之一。

此酒香气窖香突出,气味比较张扬,仔细闻有酱香、花果香和焦香的复合香气,十分的协调。
入口很醇厚、酒液比较粘稠,酱香味很浓郁,中段能感到醇甜,下喉也很顺,喝完之后唇齿留香、余味悠长。
库房有积压库存的请加:17745795929 微同步 ,以备不时之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sm88.com/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