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白酒塑化剂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茅台)

012年白酒塑化剂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茅台)"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作者:储思居

白酒的并购历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各种品牌在洪流中不断复兴和消亡,从建国前1945年到2022年将近80年的时间白酒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和四个转折点,这对我们回顾白酒并购历史有很大帮助。第一阶段储思居认为就是初始资产整合时代,时间是1945-1955年,那时候新中国诞生百废待兴,所以酿酒产业在经过动荡的战争年代洗礼后进入了和平年代,开始了新的发展,但那个时候酿酒需要大量粮食,政策上鼓励发展重工业并且对粮食进行统销统购,很多酒企都难经营下去,这个时代全国各地都是开始了成立了国营酿酒厂或者酒厂,告别以前作坊时代。比如茅台的前身成义烧坊荣和烧坊和恒兴烧坊。又比如五粮液前身是长发升和利永川等8家酿酒作坊联合组建(但1959年才更名宜宾五粮液酒厂,所以错过了1952年第一届品酒会),又比如泸州老窖前身是温永盛等等多家酒坊联合。第二个阶段就是技术试点与推广时代,时间是1955-1978,那时候全国展开大规模的白酒试点,比如以泸州老窖和茅台汾酒的试点,后期开始了对酿酒体系的摸索和研究,从酿造工艺为切入点开始,最后形成了大批的技术免费推广,很多酒厂酿造工艺都是从那时候起来了,包括我们知道的珍酒,是茅台异地实践的产物,还有就是武陵酒,也是季克良带队去帮助改造的,那个时候因为是计划经济,大家相互学习,彼此毫无保留的交流经验。也在那时从1952年开始国家也进行了4次评酒会,可以说计划经济时期是白酒积蓄力量的时期,为后面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1978年之后迎来了白酒的第三个阶段—市场化阶段。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在1988年,那时白酒价格管制放开后,开始了市场化经营,从1988年白酒总产量468.54万吨,放开管制后一年,白酒行业开始进入动荡整合期,很多酒企还不习惯市场经济都开始活不下去了,因为以前很多是国营企业按配额活的很是滋润,现在让你去外面自己找市场去谋出路,我记得茅台厂长带队南下广州,北上东北去推销茅台酒,还在路边吃盒饭,你想想当时有多难。所以1989年白酒总产量继续下滑到399万吨。经过一年调整白酒1990年白酒产量后恢复到513万吨。又开始了新一轮发展,那个时候解放了购买力和生产力,大家都开始增产,记得当时的标志性事件是1994年央视拿出新闻联播的广告时间招标,当时的标王可不是我们熟悉的那几个名酒,而是叫孔府宴酒的山东酒企以3079万元标得。那可是94年,换算到现在都是天价。那个时候鲁酒地位绝对是老大,现在这个企业在哪呢,被老白干收购了,呵呵。另外还有第二代标王秦池,这个就当年销售就过了9亿,比茅台还多。时间一直延续到1997年当年全国白酒总产量是781万吨。盛极必衰,万物皆周期,接下来我再说说下个一个转折点。

第二个转折点是1998年,那年绝对是个灾年,我记得当时亚洲经融危机,储思居在北方,感觉很多当地企业都活不下去了。然后就是下岗潮。这时候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山西假酒案爆发,因为死了很多人,当时在全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很多之前风头正劲拼命扩产的酒企都倒下了,那个时代白酒行业生态脆弱,被经济打击不说还被后续政策严打,那时候全国上下开始查散装酒和贴牌酒等,算是一次很严重行业洗牌,汾酒90年代成为汾老大,它是受损最严重的,还有就是隔壁的西凤酒,造成清香型之后没落的原因这个标志性事件绝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说这些的目的就是要清楚两个事,就是并购的高发期大多在行业受利空政策和经济下行期之后或者就是行业高潮甚至泡沫时期。接着就迎来了高发的并购狂潮。比如1998年习酒茅台集团收购,比如1999年天士力集团收购国台酒,比如文君酒2000年被蓝剑集团收购,2001年又被剑南春控股。比如2000年振业A兼并并控股董酒(后期被福建万祥集团,七匹狼集团也持有股份,这个和上市公司没有关系。),又比如2002年健力宝集团收购85%的股权控股宝丰酒(现在是结石集团,好像前两年内部还在闹官司),又比如2003年武汉天龙公司投资打造武汉天龙黄鹤楼酒业。另外元辰集团以2000万元拿下来古琴台酒厂,卿龙集团以2040万元拿下新洲酒厂。

第三个转折点时间来到了2004年,当年白酒总产量只有311万吨,还不及1997年的一半,但那年作为白酒并购的分水岭,之前大多是业外资本主动多元化,很多都是有钱的金主,并没有做酒的经验,多以收购的方式切入白酒赛道,当然这里面不乏资本炒作,一部分并不是想长期用心经营,也有一部分是真想做酒,但投入巨大后发现没那么简单,并且回报比较慢索性就套现了。但入世之后就不一样了,现在是业内外资本进行收购或者战投,同行业并购也是比较常见的,就是大厂吞并小厂,据我比较熟悉的武陵酒,当时2004年泸州老窖花费1500万收购武陵酒60%股权,后续有继续增持。在武陵酒上泸州老窖花了8000多万用了三年打造了上酱中酱酒和少酱,这个现在都是武陵酒的高端产品。2006年,维维股份选择"强力介入酒业",在成为双沟酒业第一大股东后,于2008年建设酒业连锁渠道,又于2009年以51%的股权比例控股枝江酒业,随后还推出了全资白酒品牌。但随后,维维股份彻底退出双沟酒业,后者则被洋河股份实现全资控股。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帝亚吉欧开始收购全兴集团,外部资本已经盯上白酒行业。比如2006年亚特集团入主金徽酒(现在被复兴集团控股)2007年湖北宜化集团收购金沙酒业

时间来到2008年,这年储思居记得一个是北京举办奥运会,还有就是A股暴跌和美国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特别严重,白酒行业也是有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五粮液的主动提价权被茅台夺取,其实05年净利润被茅台超越已经开始显出疲态。之后推出四万亿后,地产酒崛起,白酒有又开始上行期。并购又接着开始,比如2011—2012年联想收购武陵酒 孔府家 文王贡 乾隆醉等第四家酒企。

第四个转折点是2012年,这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当年3月禁止公款消费,年中的三公预算和八项规定再到年底的军委禁酒令,一些列的政策打压,让刚复苏几年的白酒又开始了整合期,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酒鬼酒塑化剂超标,白酒开始了深度调整,绝大多数白酒企业都受到了冲击,高端酒也不例外,茅台53度飞天从2300元(这个和现在价格差不多)跌到了880元,泸州老窖的1573和水井坊的高端产品全部销售受阻,头部企业挤压二三线腰部酒企,整个行业价格带不断下移,说实话之前并购风起云涌的资本大佬们被打的措手不及,后续不少血亏出局。接着行业下行期也发生了不少并购,比如2013年帝亚吉欧全资收购水井,比如2013年平安集团“输血”红楼梦酒业。2015年迎来了白酒行业复苏,行业并购有开始了风起云涌,比如2016年黄鹤楼酒业古井贡酒收购,比如2016年洋河收购贵州贵酒,比如2016年天洋集团收购舍得,比如2017年老白干收购丰联酒业旗下四家酒企。从2018年之后并购的模式比较成功的是以央企或者国企为主导进行并购,从渠道等资源赋能,比较成功的案例是2018年中粮全盘控股酒鬼酒和年华润战投山西汾酒。当然也有例外还有2021年的复兴收购舍得和金徽酒。因为还没有遇到第五个转折点,到这白酒之前并购历史就基本讲完了,这几年大家并购的事件就不再赘述。从历史上可以看有生命力的酒企依然是强者恒强,同业并购也很难让老品牌复兴,更何况经验不足业外资本进行操盘。总之酒企发展不经历个几十年沉淀很难长久,这里面都是明星多,寿星少,流星多,恒星少。

注:原创不易,严禁抄袭。

库房有积压库存的请加:17745795929 微同步 ,以备不时之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192620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sm88.com/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