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洁
在山东,男人很少有不喝酒的。而山东人的酒量,以及对酒的消耗,在全国排名又很靠前。
记得那时年纪小,父亲吃饭时常用筷子一头蘸一点酒,让几个小孩分别抿抿酒味。等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发现酒桌上不喝酒的男人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当然不是说喝得越多的那个说话分量越重,而是指不喝酒,下意识会被酒桌的其他酒客孤立。
父亲曾解释说:“一个男人,酒不喝,烟不抽,别人端杯,他能干啥?眼巴巴瞅盘子夹菜,多不合群,年纪轻轻的,不能扭扭捏捏地像个娘们!”
酒对父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假如把酒伤身体不视为坏处的话。父亲年轻时喝酒不计后果,晚年自然要吃酒醉酩酊带来的苦。随着跟人打交道的场合越来越多,我发现:娘们儿也喝酒,且那种真喝酒的娘们儿甚至比爷们能喝。喝了酒,飘飘然,醺醺然,酒不能解忧,但可以让人暂时忘记一切忧愁,真是美妙!还有的吃了酒,酒酣耳热,意气飞扬,平时不好说的话一股脑儿倒出来,醒后却是一笔糊涂账,说啥做啥全忘掉。能喝到这种地步的,大抵算是关系不错的朋友相聚,才不至于潜意识“留一手”。而君子坦荡、光明磊落,至于醉酒失态,自然不必挂怀于内,心存耿介。
山东不仅是饮酒大省,也是产酒大省,下辖16个地市,几乎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酒,如省会济南的趵突泉,青岛的即墨老酒,淄博的扳倒井,泰安的泰山特曲,聊城的景阳冈,济宁的孔府家酒,潍坊的云门春,临沂的兰陵美酒,德州的古贝春,菏泽老窖和花冠,烟台的张裕等等,耳熟能详,有的还算是地标名酒,驰名海内外。山东本土酒也算有点历史,且几乎都是平民酒,人人消费得起。似乎就地取材,山东人的酒量从来不是“盖”的。
山东人饮酒好客,而酒不仅是一种待客之甘露琼浆,还是一种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相传酒的发明者一为仪逖,一为杜康,然而无法考证确凿。梁实秋先生认为也可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品种而已。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我们唯一确证的只是人类史的一些片段,越往上溯源,越会推翻一些已经确证的论断,从而也越意识到自身之渺小与见识之浅薄。
待父亲年老,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遂不再荒腆于酒,每每宴会,只喝一杯,点到为止,从不贪杯;若遇劝酒,他便自谦,亦从不越界。他自己这么做,也这样教导子女,“能喝多少喝多少”“酒量大小,自己有分寸”。其实,海量固然令人歆羡,但喝了酒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一种素养。毕竟花开半开,酒至微醺,人生留白,不必太满,便是最好的状态。
作者简介:张洁,女,山东高密人,现就职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库房有积压库存的请加:17745795929 微同步 ,以备不时之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ssm88.com/8999.html